关键词: 教师资格证
扫码添加专属备考顾问
▪ 0元领取考点真题礼包
▪ 获取1对1备考指导
No.11 德育原则
(一)导向性原则
1.基本含义
导向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 发展。
2.贯彻要求
(1)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2)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
(3)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
(二)疏导原则
1.基本含义
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 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2.教育阐释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论语》
3.贯彻要求
(1)讲明道理,疏导思想。
(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3)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三)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1.基本含义
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与对他们个人的尊重和信赖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
2.教育阐释
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马卡连柯
3.贯彻要求
(1)教育者要有强烈的责任感以及尊重学生的态度,关心爱护学生,尤其是对待后进生。
(2)教育者应根据教育目的和德育目标,对学生严格要求,认真管理。
(3)教育者要向学生提出合理而严格的道德要求。
(四)知行统一原则
1.基本含义
知行统一原则是指既要重视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又要重视组织学生参加实践锻炼, 把提高认识和行为养成结合起来,使学生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2.教育阐释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 · 宪问》
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朱熹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王阳明
3.贯彻要求
(1)加强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
(2)组织和引导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促使他们在接触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加 深情感体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对学生的评价和要求要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
(4)教育者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
(五)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
1. 基本含义
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是指德育工作既要正面引导、说服教育、启发自觉, 调动学生接受教育的内在动力,又要辅之以必要的纪律约束,并使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2.贯彻要求
(1)坚持正面教育原则。
(2)坚持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
(3)建立健全学校规章制度和集体组织的公约、守则等,并且严格管理,认真执行。
(六)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长善救失原则)
1.基本含义
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是指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发扬学 生自身的积极因素,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克服消极因素,实现品德发展内部矛 盾的转化。
2.教育阐释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学记》
3.贯彻要求
(1)教育者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分析,客观地评价学生的优点和不足。
(2)教育者要有意识地创造条件,将学生思想中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
(3)教育者要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能力,启发学生自觉思考,克服缺点, 发扬优点。
(七)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1.基本含义
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整合,使其互相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地进行, 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
2.贯彻要求
(1)充分发挥教师集体的作用。
(2)争取家长和社会的配合。
(3)保持德育工作的经常性和制度化,处理好衔接工作。
(八)因材施教原则
1.基本含义
因材施教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 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2.教育阐释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孔子施教,各因其材。——朱熹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论语》
3.贯彻要求
(1)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
(2)根据学生个人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3)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地进行教育。
2025年教资上岸大本营
扫码进群,备考路上不孤独
互帮互助,共同上岸
登录下载附件
微信扫码登录下载附件
二维码失效
请点击刷新
(c)2008-2025 招教网 ©版权所有